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放射科 医院主页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2005年由德国法兰克福的Horst Sievert医生首先提出,泛指一大类先天... 展开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2005年由德国法兰克福的Horst Sievert医生首先提出,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在过去十年中,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了当今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大亮点,其未来发展引人瞩目。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众多有识之士为这一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随着介入治疗领域诸多新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涌现,结构性心脏病中的主要四类疾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广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除原发心电疾患(因某些电生理异常而发生的VT/VF)和循环疾病(部分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ACS)以外,任何心脏结构的异常,任何与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而狭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解剖异常引起的心脏结构改变所造成的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1)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2)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3)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等;(4)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室壁瘤、疤痕心肌等。   经过近年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多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由于其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特点,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已获得相对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经皮瓣膜修复及置换术作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亮点,取得了快速发展,技术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镶嵌治疗技术汲取内、外科所长,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随着医疗材料的更新、技术的改进以及经验的积累,相信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在未来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造福于广大患者。
科室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推荐医院
诊疗评价 更多

龙**(西安)

评分
医生 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印象 诊断认真 认真负责 态度和蔼
治疗效果好,病情恢复快 治疗效果好,病情恢复快

束**(长春)

评分
医生 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印象 医术高明 妙手仁心 仁医仁术
感觉良好,业务专业,就是检查的科室位置设置流程略显紧张 感觉良好,业务专业,就是检查的科室位置设置流程略显紧张

晏**(上海)

评分
医生 张健/主任医师
印象 医术高超 态度和蔼 细致周到
医生挺好的,认真负责 医生挺好的,认真负责
健康诊疗 更多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胸医院 公立 医保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心...
上午:8:00-12:00(挂号时间7:30-11:00) 下午:13:30-17:00(挂号时间13:00-16:00)
总部: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西二...
010-88398866

免责声明

本网站展示内容以传递健康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对其描述持赞同态度,具体治疗建议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我们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suggest@fh21.com进行修改。
主页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医生团队 | 健康诊疗 | 诊疗评价 | 医院环境 |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