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心血管内科 医院主页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镇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专科,江苏省首批获得介入手术资格的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是江苏... 展开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镇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专科,江苏省首批获得介入手术资格的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是江苏大学心血管内科学硕士点,下设“镇江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科室年门诊量超过9万人次,出院4300多人次,年介入手术量2200例左右,至今已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数万例。目前科室共有专业医师25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0人,博士4人,硕士19人。心内科下设心血管病普通病房、冠心病监护中心(CCU)、心脏导管室、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功能康复科等,现有床位118张,其中CCU监护病床15张。科室设有冠心病、高血压、起搏电生理、心力衰竭以及结构性心脏病等临床亚专科。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外,还开设有冠心病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心力衰竭门诊等特色门诊。经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心内科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成为镇江市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人才队伍雄厚、科研及教学水平高、开展各种心血管介入项目种类及数量多的心血管专科,在省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 心内科于2014年成立心脏康复中心,包括75cm2的运动治疗室、15cm2的运动评估室、10cm2的准备活动室兼休息室,先后对140例左右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不稳定心绞痛介入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I期心脏康复,对7例患者进行II期心脏康复治疗,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未增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部分论文参加江苏省第十九次心血管病年会论文交流。 为提高胸痛病人的诊治水平,缩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心内科为主体,结合急诊室,以市120急救中心为纽带,以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丹徒区人民医院、镇江新区人民医院为网络医院,涉及和市区、丹徒区、大港新区、丹阳市、扬中市20余个社区、乡镇医院,建立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心肌总缺血时间缩短了一小时以上,并于2015年11月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成为第6批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也是镇江市第一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 【专科特色】 一、专科技术 1、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该科室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镇江地区率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并且在镇江地区首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抢救的“绿色通道”,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超过1000例/年,成功率超过98%,在主干三叉病变、分叉病变、慢性完全性堵塞性病变、弥漫性多支血管病变等复杂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1年在省内较早开展了心脏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并且在IVUS、FFR的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心脏血管内超声检查、血流储备分数测定。 2、起搏与心内电生理治疗 该科室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镇江地区首先开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目前已累计植入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近2000例,具有丰富的植入、随访经验。近年来每年植入数量近200台,生理性心脏起搏超过40%。近年来积极开展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CRT)、不同部位心脏起搏等工作,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 该科室在镇江地区率先开展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诊断和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每年完成病例数超过150例,成功率高,治疗合并症少。2004年开始使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电生理多导记录仪等先进设备,进行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随访一年后复发率低于20%,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近期还在探索性开展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心脏迷走神经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等新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常规开展各种类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血管迷走神经晕厥、难治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其中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频繁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等。其中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 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疗法是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对病人尤其是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痛苦。该科室自2003年起在镇江地区首先开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复杂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欢迎。现常规开展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4、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该科室自2003年起在镇江地区率先开展经皮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积极开展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心力衰竭所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CRT/CRT-D)、多部位心脏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使众多患者收益,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心力衰竭药物与器械治疗的基础上,该科室在心脏功能科开始组建心血管康复中心,配备心肺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医用跑步机、卧位踏车、坐位踏车、液阻上肢训练机等康复设备,对患者进行整体性心脏康复治疗,将使众多患者收益,更好的回归社会。现常规开展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部位心脏起搏治疗、心脏康复治疗。 二、临床研究 1、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心肌纤维化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之一,其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待阐明,该科室就心肌细胞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表达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及微小RNA-375降低心肌成纤维细胞IL-33表达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370333,81170210),其中关于微小RNA-375降低心肌成纤维细胞IL-33表达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已取得阶段成果,研究结果证明了糖尿病导致IL-33表达降低是糖尿病心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性增高的机制。研究成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审核结题。研究论文在SCI杂志发表,并在国内外心血管病会议交流。 2、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的异常激活参与了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该研究首先建立了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动物模型,从炎症、氧化应激、钙稳态、凋亡等方面对神经体液机制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就治疗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RAAS系统为代表的神经体液机制的不恰当调节导致氧化应激、炎性细胞因子异常、钙调蛋白异常、心肌细胞凋亡、纤维组织增生等是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力衰竭不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用不同药物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可纠正上述环节的异常,逆转心室重构、减轻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该研究拟从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心腔大小的改变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等)变化的角度出发,观察CRT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对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炎症细胞因子与CRT术后心脏重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以评价炎症细胞因子是否能做为CRT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指标。 4、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心脏康复治疗的研究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鉴于其高致病率和死亡率,心力衰竭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巨大负担。每一位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都伴有难以治愈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因此,即便经过规范的住院强化治疗,病情暂时得以缓解,多数患者仍要面对因疾病再次加重而重新回到医院进行救治的命运。反复的住院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精神负担,降低生活质量。如何早期诊断、早期评估预后,并对高危患者进行严格管理,通过有效的治疗,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是目前医疗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每一位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都伴有难以治愈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因此,即便经过规范的住院强化治疗,病情暂时得以缓解,多数患者仍要面对因疾病再次加重而重新回到医院进行救治的命运。反复的住院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精神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也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起即注意到心力衰竭患者出院以后的管理及康复治疗对于疾病长远预后的影响,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心力衰竭的心脏康复包括教育、咨询、生活方式干预、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纠正和运动的综合的二级预防计划,其中运动治疗是核心。目前,学术界对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也不重视。一些初步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也把心脏康复狭隘理解为患者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对心理、生活质量和职业康复落实不够。不少医院的康复还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在医疗的实践层面并未真正落实。因此,心脏康复不仅包括以运动为核心的运动康复治疗,也包括教育、咨询、生活方式干预、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纠正的综合性的二级预防计划。 5、胸痛中心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水平的应用研究 为提高胸痛病人的诊治水平,缩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心内科为主体,结合急诊室,以市120急救中心为纽带,以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丹徒区人民医院、大港新区人民医院为网络医院,涉及和市区、丹徒区、大港新区、丹阳市、扬中市20余个社区、乡镇医院,建立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心肌总缺血时间缩短了一小时以上,并与11月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成为第6批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也是镇江市唯一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 三、科研教学 该科室先后承办了两届苏中心血管病论坛,展示了在该省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领先水平。该科室承担着镇江市危重病人的会诊和全市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同时还承担江苏大学医学院诊断学和心血管内科的教学工作,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到3名。该科室培养硕士研究生34名,其中已毕业25名。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3项。主要研究方向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胸痛中心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水平的应用研究》和《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心脏康复治疗的研究》已经成为该科室特色研究。
科室医生 更多
诊疗评价 更多

熊**(开封)

评分
医生 赵晖/主任医师
印象 医术高超 认真负责 医术精态度好
大夫是一个好医生 医术好 每一次看完病能让人安心下来 大夫是一个好医生 医术好 每一次看完病能让人安心下来

黎**(常德)

评分
医生 钱炜/主任医师
印象 诊断明确 有责任心 细致周到
医生不仅专业,看病认真负责,对待患者普通家人一样。 医生不仅专业,看病认真负责,对待患者普通家人一样。

艾**(南通)

评分
医生 谈伯松/主任医师
印象 医术高明 医术高超 待人可亲
医生很负责任,术后护理也不错 医生很负责任,术后护理也不错
健康诊疗 更多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综合医院 公立 医保 三甲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又名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22年,原为...
上午:8:00-12:00(挂号时间7:30-11:00) 下午:13:30-17:00(挂号时间13:00-16:00)
江苏省镇江市电力路8号
0511-85231018(总机)

免责声明

本网站展示内容以传递健康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对其描述持赞同态度,具体治疗建议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我们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suggest@fh21.com进行修改。
主页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医生团队 | 健康诊疗 | 诊疗评价 | 医院环境 |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 科室导航